10月27日消息,網易云音樂正擬向國家相關監(jiān)管部門舉報投訴韓國SM公司堅持獨家版權模式,拒絕開放音樂版權授權事宜,或涉利用音樂版權維持“二選一”壟斷狀態(tài)的問題。
消息人士稱,SM公司無視中國監(jiān)管部門的明確要求,在獨家協議被依法責令解除后,SM拒不與任何平臺完成簽約,以此強行延續(xù)具有歧視性的音樂授權政策,維持在華多年來的高額預付金利潤。從另一個層面去理解,在失去獨家?guī)淼母哳~預付后,大多數版權公司接下來的日子并不會好過。
而另一邊,海外從去年下半年持續(xù)至今的版權“淘金熱”迎來了更大的資本玩家。在這則消息傳出的半個月前,全球最大的另類投資公司黑石集團確認正通過與音樂版權投資公司Hipgnosis Songs Fund創(chuàng)始人Merck Mercuriadis合作,向新的私募基金Hipgnosis Songs Capital投資約10億美元,以收購音樂版權。
10月29日,據《金融時報》報道,DAVID BOWIE的遺產管理公司正在談判出售這位傳奇藝術家的歌曲版權。目前談判已“處于后期階段”,曲庫價格“約 2 億美元”。
一邊是政策出臺下突如其來的版稅縮水,一邊是因疫情下版權抗風險能力聞風而來的資本熱錢,國內外如此反差的景象,屬實算得上行業(yè)奇觀。
國內:反壟斷版權陣痛,版稅大幅縮水
自從2015年“最嚴版權令”以來,獨家版權大戰(zhàn)緩緩拉開序幕。
即便作為在線音樂領域的老大且成功在美上市,但高額的版權支出對于家大業(yè)大的騰訊音樂來說,也依舊是一筆極難回收的成本。而其他平臺更是苦不堪言,幾年間來,多米音樂、蝦米音樂等都在版權競爭戰(zhàn)中節(jié)節(jié)退敗,最終慘淡離場。
網易云音樂的境況也沒有更好。歌曲變灰,必然招致用戶的怨聲載道,而為了留住用戶,網易云音樂也只能斥巨資競價購買版權。但在激烈的版權戰(zhàn)爭中,主打原創(chuàng)音樂的網易云音樂在2018年全面下架了摩登天空的所有版權,一度失去了原創(chuàng)音樂的重要版圖,。不少“云村難民”也被迫流離失所。
在這一切的背后,高管跳槽、部門變動也已是家常便飯。
在今年,版權格局再次發(fā)生變動。7月24日,騰訊接到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反壟斷的行政處罰書,主要涉及騰訊構成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等行為,被處罰50萬元,并要求騰訊不得與上游版權方達成或變相達成獨家版權協議等。
這一處罰書的背后,并不僅僅是針對音樂行業(yè),而是國家一系列反壟斷政策開始嚴格執(zhí)行的一個縮影。
8月31日,騰訊音樂發(fā)布了《關于放棄音樂版權獨家授權權利的聲明》,聲明中提到,騰訊已通過郵件方式正式向相關上游版權方發(fā)送《音樂版權授權合作協議解除通知函》及《音樂版權授權合作協議解除催告函》,最大限度尋求與相關上游版權方盡快解除獨家協議。
10月19日,摩登天空版權回歸云村。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網易向十幾家主要唱片公司拋出了非獨家版權合作的橄欖枝,但都沒有得到積極回應。而在騰訊音樂放棄獨家版權后,網易首先成功將摩登天空版權拿下,也足以證明兩者本身的受眾群體重合度高,恢復合作對于彼此來說都是雙贏。
很多媒體將結束獨家版權戰(zhàn)爭的當下稱為“后版權時代”,然而殊不知另一種形態(tài)的音樂版權競爭才剛剛開始。
就在今年7月24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要求騰訊放棄獨家版權后的兩天,各大媒體就開始報道字節(jié)跳動成立全新的音樂代理分發(fā)平臺“銀河方舟”。該平臺主打一站上傳歌曲和視頻,輕松上架全球平臺。這也意味著,在海外已經通過Resso布局音樂產業(yè)的字節(jié)跳動早已準備進軍國內的音樂市場,一直伺機而動。
取消獨家后,網易云音樂在收回版權失地的過程中受到的阻力依然不小。尤其是海外版權方,仍然不愿意放棄此前“獨家版權”的高額收益,這才有了媒體爆出的網易舉報韓國的SM公司堅持獨家版權的新聞。
海外版權方的這一舉措也并不難理解,從獨家版權到非獨家版權的費用落差極大,少說是2-3倍的差別,甚至還有可能達到10倍級別的落差。在網易發(fā)布2021第二季度財報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網易CEO丁磊曾隔空“喊話”騰訊音樂放棄獨家版權:“網易非常期待這是一個真心實意、不含任何陽奉陰違的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獨家版權禁令排除了獨立音樂人或新歌首發(fā)。這也意味著,獨立音樂人的孵化或歌曲孵化將成為幾大平臺之間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戰(zhàn)地。
10月14日,網易云音樂成立“音樂人訓練班”并開啟首期學員招募。據公開信息,該音樂人培訓班完全免費,以培養(yǎng)優(yōu)質的專業(yè)歌手為目標,提升平臺的“推新”、“造星”能力。這個計劃有點像之前TVB藝員訓練班的意思,優(yōu)秀學員還可以獲得簽約機會、定制歌曲、流量扶持、培養(yǎng)體系等資源,做一個有五險一金的音樂人。
10月15日,騰訊音樂人聯合微信視頻號打造,以及TME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共同發(fā)起的“同頻計劃”正式上線。據報道,該計劃將投入百萬現金池及專屬流量扶持,激勵獨立音樂人授權歌曲、發(fā)布視頻,為音樂人提供現金獎勵、曝光舞臺和專業(yè)教學等多重機會。
對于版權方來說,在取消獨家后,提前拿到高額預付的可能性降低,平臺開始和版權方實行按照流量結算。這也意味著,音樂版權的價值將逐步回歸到使用量和收聽量的數據。
要知道,之前不少難以產生收聽量和使用量的唱片公司利用數量優(yōu)勢、版權稀缺性等拿到了高額預付;如果依靠數據結算,很多版權公司很可能結算不到什么收入。更重要的是,有業(yè)內人士提出質疑,音樂平臺的數據透明度可能造成流量結算“并不公平”。在此前,音樂先聲就曾報道過一些發(fā)行公司隱瞞真實數據的情況。
如果全部按照流量結算,對于目前的狀況來看,能夠通過流量賺錢的歌曲,大部分都是短視頻熱歌。
一般來說,短視頻熱歌的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但通過推廣可以獲取很大流量來結算版權費。這也是目前不少版權公司的盈利模式。但對于付出了高額制作成本來制作音樂的唱片公司來說,在數據結算的模式下,唱片公司顯然被擠壓了生存空間,難以通過版權回收制作成本。
因此,曾經依靠版權售賣占公司主要收入的唱片公司將面臨著巨大的生存挑戰(zhàn)。
國外:版權價值看漲,資本巨頭加速涌入
對比國內版權方失去預付的陣痛,海外的版權生意卻做的風生水起。
據音樂版權投資公司Hipgnosis Songs Fund今年6月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總版權庫估值22.1億美元。截至 2021 年 3 月,該基金公司共有138 個分版權庫中共有64555 首歌曲。
Hipgnosis 表示,在 2021 年 3 月之前的 12 個月內,公司以 10.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84 個版權庫——平均每筆交易價格為 1260 萬美元。同時,根據數據分析,Hipgnosis近期更愿意購買經典老歌的版權。2020年財務年,Hipgnosis Songs Fund的凈收入增長了 66%,達到 1.384 億美元。
Hipgnosis創(chuàng)始人Mercuriadis在采訪中說到:“我們三年前上市時的目標是:(1) 將歌曲作為資產類別;(2) 利用我們基金的杠桿作用和版權庫中的好歌作為催化劑,改變詞曲作者在經濟模型中的位置,以造福詞曲創(chuàng)作者和股東;(3) 以歌曲管理運營取代打破的傳統(tǒng)詞曲代理模式,并增加價值。”自成立以來,該公司為其股東提供了 41% 的總回報,2020財年,公司資產凈值增長了 11% 以上。
10月14日報道中,黑石集團正在向Hipgnosis Songs Capital投資10 億美元。此外,黑石正在向 Mercuriadis 的 Hipgnosis Song Management投資一筆未公開數額的資金。Blackstone高級董事總經理Abbas非常看好音樂版權的未來價值增長,他認為,現在正處于歌曲價值爆炸式增長的前期,更大的上漲還在后面。
Mercuriadis還在公開渠道“內涵”了三大唱片公司:幾大唱片公司為了維持公司的財政權力從而損害詞曲作者的權益。而這點在中國也得到了證實,詞曲作者吳向飛、陳彼得都曾在公開渠道控訴臺灣環(huán)球音樂數據造假。
10月19日,私募股權巨頭KKR與聯合投資合伙人Dundee Partners(Hendel family的投資部門)建立平臺Chord Music Partners,通過該平臺以11億美元收購KMR Music Royalties II的曲庫,該曲庫包含了62000多首歌曲版權。
據了解,KKR目前正管理著超過2300億美元的資產,在今年3月,KKR與版權公司BMG達成合作建立收購聯盟,將以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去收購版權。過去一年,KKR 開始在音樂領域大展拳腳:2020 年 6 月,領投了對免版稅音樂和內容平臺 Artlist 的 4800萬美元投資;今年 1 月,該公司收購了Ryan Tedder版權庫的多數股權,媒體報道該曲庫價值約 2 億美元。
當然,黑石集團和KKR只是版權”淘金熱“中的代表玩家。在經歷疫情之后,海外各行各業(yè)也遭受了不小的沖擊,資本更傾向于將眼光投向更為穩(wěn)健的選擇,比如像音樂版權這樣不大容易受到相關影響的第三類行業(yè),并在近兩年采取了更頻繁的收購動作。(回顧舊聞:音樂版權”淘金熱“)。
音樂版權的投資邏輯在中國行得通嗎?
近幾年,國內音樂公司的融資腳步明顯放緩,為數不多的幾筆交易基本都來自字節(jié)跳動對于音樂版權公司的投資。
眾所周知,字節(jié)跳動旗下短視頻平臺抖音在近幾年來助推了大批爆款歌曲的產生,某種意義上說,想要制造爆款歌曲必須要依賴于抖音。在掌握了音樂流量密碼的命脈后,字節(jié)跳動投資音樂公司智慧大狗、中視鳴達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中視鳴達旗下的多個音樂網紅的流量表現都非常不錯,還有顏人中這樣從短視頻音樂起家的新秀。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爆款效應凸顯,在線下演出隨時停擺、音樂人越來越難以出名的情況下,音樂行業(yè)也催生了一批以制造爆款歌曲為目標的公司。但這類以數據和流量為目標的音樂,在行業(yè)內的爭議也頗大,音樂公司到底是應該生產產品還是藝術品?僅以數據作為標準來制作音樂、衡量作品價值,對于真正優(yōu)質的創(chuàng)作者無疑是一種傷害,而該種模式能夠持續(xù)多久,這也是一個問號。
換句話說,國外版權投資的基礎邏輯是經受時間考驗的優(yōu)質經典版權具有高抗風險能力,而流媒體及下載生成的數據能夠幫助評估歌曲價值,讓其未來收益的預估變得更加透明。熱歌盡管可以幫助版權公司更快速高效地把流量換成錢,但對于長期投資來說,并不是理想標的。
此外,國內音樂版權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附于藝人本身的價值。自2021年開始,演藝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受到嚴格管控,多位音樂人就因私德問題受到輿論的譴責,甚至歌曲從國內平臺下架被追討版權預付,而其版權價值也一落千丈,甚至可以說是“一文不值”。因此,藝人的潛在風險也導致了版權投資極大的不確定性。
但無論是“后版權時代”還是“后獨家時代”,關于音樂版權的爭奪正在以另一種形式繼續(xù)著。雖然如今國內版權方正在經歷失去高額預付的陣痛,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是海外版權的”淘金熱“也預示著,國內真正優(yōu)質的音樂內容也將會產生同樣的投資價值。
推薦閱讀:
本文來源:http://m.allegrolawnservice.com/2021/hyxw_1101/6353.html